近年來,美國針對所謂“強迫勞動”問題的立法與執法日趨嚴格,其中《維吾爾族強迫勞動預防法案》(Uyghur Forced Labor Prevention Act, UFLPA)被廣泛視為美國對華供應鏈審查的“最嚴”舉措之一。該法案自2022年6月全面實施以來,其影響已從最初的光伏、棉花、番茄等特定行業,逐步滲透至更廣泛的消費品領域,對依賴中國供應鏈并向美國市場發貨的跨境電商賣家構成了系統性挑戰。尤其對于采用海外倉備貨模式的企業而言,UFLPA帶來的不僅是清關風險的上升,更是對整個供應鏈合規體系的嚴峻考驗。
UFLPA最核心的特征在于其“推定拒絕”(Presumption of Detention)原則。根據該法案,凡是由新疆地區生產、或涉及新疆原材料、或由被列名實體(UFLPA Entity List)生產的商品,在進入美國時將被自動推定為使用了強迫勞動,從而面臨扣留、拒收或要求退運的風險。
更關鍵的是,舉證責任完全倒置。這意味著,當貨物被美國海關與邊境保護局(CBP)扣留后,進口商必須提供“清晰且令人信服的證據”(Clear and Convincing Evidence),證明貨物與新疆強迫勞動完全無關,才能申請放行。這與傳統的“海關懷疑-進口商解釋”模式有本質區別,其舉證標準極高,難度極大。
海外倉備貨的核心優勢在于“前置庫存、本地發貨”,以提升時效、降低成本。然而,UFLPA的實施,使得這一模式的“前置”環節——即貨物從中國運往美國海外倉的清關過程——變得異常脆弱。
清關風險前置化
在直郵模式下,單票包裹價值低,海關抽查概率相對分散。而海外倉備貨通常采用海運整柜或拼箱,單票貨值高、數量大。一旦被CBP依據UFLPA扣留,損失將極為慘重——整柜貨物可能被滯留數月,產生高昂的滯港費、倉儲費,甚至最終被退回或銷毀。這直接威脅到海外倉模式的經濟性和穩定性。
供應鏈溯源要求空前提高
UFLPA要求進口商追溯至原材料級別的供應鏈。對于一件發往海外倉的商品,賣家不僅需要證明其成品工廠的合規性,還需追溯到所用紗線、布料、塑料粒子、金屬件等原材料的產地與供應商。這要求企業具備極強的供應鏈透明度和管理能力,而許多中小賣家的供應鏈往往層級復雜、信息不透明,難以滿足如此嚴苛的溯源要求。
合規成本與運營復雜性激增
為應對UFLPA,企業必須投入大量資源進行:
供應商審計:對工廠及上游供應商進行實地或第三方審核,獲取合規證明。
文件管理:建立完整的供應鏈文件檔案,包括采購合同、發票、運輸記錄、原產地證明等,確保可追溯。
風險篩查:持續監控UFLPA實體名單更新,篩查供應鏈中的高風險企業。 這些工作極大地增加了企業的運營成本和管理負擔,削弱了海外倉模式的成本優勢。
買家與平臺的合規壓力傳導
美國電商平臺(如亞馬遜、Temu、SHEIN等)為避免自身品牌聲譽受損和法律風險,正將UFLPA合規要求傳導至賣家。平臺可能要求賣家提供供應鏈聲明、合規承諾書,甚至對高風險品類進行下架或限制。這迫使賣家在備貨時更加謹慎,可能減少對海外倉的依賴,轉向更“安全”但成本更高的物流模式。
“去新疆化”與供應鏈重構
許多企業為規避風險,主動將生產或原材料采購從新疆地區轉移。但這可能導致供應鏈中斷、成本上升、交期延長。同時,部分企業嘗試通過第三國(如東南亞)中轉,將貨物“洗白”后再發往美國。然而,CBP已明確表示將打擊此類規避行為,審查愈發嚴密,風險并未消除。
對“中國制造”的系統性懷疑
盡管UFLPA名義上針對新疆,但其執行中常出現“一刀切”現象。CBP的“涉疆清單”(Withhold Release Orders, WROs)不斷擴大,涵蓋范圍遠超新疆。這導致所有源自中國的貨物都可能面臨更嚴格的審查,加劇了進口商的焦慮,動搖了對“中國制造”進入美國市場的信心。
面對UFLPA的挑戰,單純依賴“運氣”或“僥幸”已不可行。企業必須將合規作為核心戰略:
深度供應鏈審計:徹底梳理從原材料到成品的全鏈條,識別并剔除高風險供應商。
建立可追溯系統:利用數字化工具(如區塊鏈、ERP系統)記錄和保存供應鏈數據,確保隨時可提供證據。
多元化采購策略:在可行范圍內,分散原材料和生產地,降低對單一區域的依賴。
加強與物流方溝通:提前了解承運商和海外倉對UFLPA的應對措施,共同制定風險預案。
免責聲明:個別內容和圖片來源于網絡,本網站轉載僅為分享和交流行業信息,著作權屬原創者所有,如有版權問題請聯系網站管理員刪除。
“環至美,專注美國大件尾程派送,自助叫車,智能比價,快速履約,全程跟蹤!”
相關資訊
旺季爆倉怎么辦? 提前規避歐洲海外倉容量風險的3個方法
2025-10-20每年一到Q4,跨境賣家的朋友圈總會出現類似的“悲鳴”:“貨到港了,海外倉說沒位置,不讓入庫!”“倉庫爆倉,訂單延遲3天發貨,差評來了……”“說好5天送達,結果客...
自建倉vs第三方倉,歐洲海外倉模式優劣全面對比
2025-10-20對跨境賣家而言,當業務從“小打小鬧”邁向穩定出貨,尤其是日均訂單突破500單的門檻時,一個繞不開的問題便浮出水面:要不要在歐洲建海外倉?如果要,是自建,還...
規模≠安全! 如何真正評估一家歐洲海外倉的實力?
2025-10-20最近有位賣家朋友,踩了個大坑。他選海外倉時只看一個標準:倉庫面積夠不夠大、在不在德國核心物流區、有沒有“全球Top級”宣傳語。沖著“大品牌、大規模...
從入庫到出庫,歐洲海外倉全流程收費結構拆解
2025-10-20做歐洲市場,海外倉幾乎是繞不開的一環。本地發貨、快速派送、支持退換,這些優勢背后,是整套復雜的物流服務體系。但很多賣家在真正使用時才發現:報價單看著...
換標貼標要加錢?歐洲海外倉增值服務收費清單全公開
2025-10-20做跨境電商,尤其是亞馬遜賣家,對“換標”這兩個字應該不陌生。產品滯銷了、FNSKU貼錯了、品牌升級要換包裝、甚至因為合規問題被下架……這些時候,直接銷...
海外倉費用陷阱曝光!歐洲代發每單到底貴不貴?
2025-10-20最近不少做歐洲市場的賣家朋友都在問:用海外倉一件代發,看著報價挺低,怎么一算總賬反而更貴了?明明是為了提升時效、優化客戶體驗,結果利潤卻被各種隱形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