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朋友急匆匆地來問:“貨到目的國海關被扣了,怎么辦?會不會直接退回?錢還能不能拿回來?”——先別慌,海關扣貨并不等于“死刑”,它其實是跨境物流中一個常見的環節。只要搞清楚原因、對癥下藥,大多數情況都能順利解決。今天就來聊聊,當你的貨物在從海外倉發往目的國時被海關扣留,該如何快速應對。
海關不會無緣無故扣貨。每一票被扣的包裹,背后都有具體原因。常見的包括:
申報價值與實際不符:比如申報太低,海關懷疑你逃稅;申報太高,又可能觸發更嚴的查驗。
品名描述模糊或錯誤:寫“配件”“樣品”“電子元件”這類籠統詞匯,容易引起懷疑。
超出個人自用合理數量:雖然走的是跨境電商或B2C渠道,但如果單票數量過大,海關會懷疑是商業走私。
涉及敏感品類:如含電池、液體、粉末、醫療器械、品牌商品(無授權)等,都屬于高風險品類。
文件不全:缺少發票、裝箱單、原產地證明,或信息不一致。
所以第一步不是著急催物流,而是聯系承運方或清關代理,拿到海關的扣貨通知或查驗反饋,明確具體原因。
這是最常見的情況。解決辦法也很直接:
補交材料:提供真實訂單截圖、采購發票、產品說明書等,證明申報價值合理。
修改申報信息:如果確實申報有誤,及時更正品名和價值。比如把“智能設備”改成“智能手環”,把“配件”寫成“不銹鋼螺絲M4×10mm”。
補充用途說明:強調“個人自用”或“私人贈予”,避免使用“批發”“樣品”等敏感詞。
小貼士:描述品名時越具體越好,最好加上顏色、材質、型號、用途等細節。
很多國家對個人進口有免稅額度限制(如中國是1000元人民幣)。如果單票貨值超過限額,就需要繳稅;若數量明顯超出“自用合理范圍”,海關可能要求退運。
應對策略:
如果不想退運,可以嘗試分拆發貨,控制每單貨值在免稅額度內。
提供合理的解釋說明,比如“家庭自用”“親友分用”,并配合提供收件人身份信息佐證。
比如含鋰電池、化妝品、保健品、服裝鞋帽(涉品牌)、動植物制品等,這類商品往往需要額外認證或許可。
建議:
提前了解目的國對該類商品的進口政策。
若已被扣,盡快確認是否需要補充檢測報告、成分表、授權書等文件。
確認商品是否屬于違禁品,如果是,及時止損,考慮退運或銷毀。
如果你發的是帶有品牌標識的商品(如LV圖案、Nike logo),但無法提供品牌授權,海關很可能以“知識產權侵權”為由扣貨。
注意:
即使是正品,沒有授權也可能被扣。
一旦確認侵權,貨物通常會被沒收甚至銷毀,還可能面臨罰款。
海關給的處理期限一般很短,多數在3-7天內,逾期未處理會被自動退運或銷毀。
你需要:
在規定時間內提交所需材料;
如需繳稅,及時完成在線支付;
保持與物流方的溝通,隨時跟進狀態。
時效提醒:收到扣關通知后,務必第一時間響應。拖延只會增加成本,甚至導致貨物“有去無回”。
預防永遠比補救更重要。日常操作中可以注意以下幾點:
如實申報:不要為了省稅故意低報,現在的海關系統很智能,估價能力很強。
詳細描述品名:避免使用“禮物”“配件”“零件”等模糊詞匯。
控制單票貨值和數量:尤其是走個人郵遞或快件渠道時。
提前查政策:不同國家對食品、藥品、電子產品等有不同規定,發前務必確認。
保留完整憑證:采購記錄、發票、聊天記錄等,關鍵時刻能幫你自證清白。
免責聲明:個別內容和圖片來源于網絡,本網站轉載僅為分享和交流行業信息,著作權屬原創者所有,如有版權問題請聯系網站管理員刪除。
“環至美,專注美國大件尾程派送,自助叫車,智能比價,快速履約,全程跟蹤!”
相關資訊
旺季爆倉怎么辦? 提前規避歐洲海外倉容量風險的3個方法
2025-10-20每年一到Q4,跨境賣家的朋友圈總會出現類似的“悲鳴”:“貨到港了,海外倉說沒位置,不讓入庫!”“倉庫爆倉,訂單延遲3天發貨,差評來了……”“說好5天送達,結果客...
自建倉vs第三方倉,歐洲海外倉模式優劣全面對比
2025-10-20對跨境賣家而言,當業務從“小打小鬧”邁向穩定出貨,尤其是日均訂單突破500單的門檻時,一個繞不開的問題便浮出水面:要不要在歐洲建海外倉?如果要,是自建,還...
規模≠安全! 如何真正評估一家歐洲海外倉的實力?
2025-10-20最近有位賣家朋友,踩了個大坑。他選海外倉時只看一個標準:倉庫面積夠不夠大、在不在德國核心物流區、有沒有“全球Top級”宣傳語。沖著“大品牌、大規模...
從入庫到出庫,歐洲海外倉全流程收費結構拆解
2025-10-20做歐洲市場,海外倉幾乎是繞不開的一環。本地發貨、快速派送、支持退換,這些優勢背后,是整套復雜的物流服務體系。但很多賣家在真正使用時才發現:報價單看著...
換標貼標要加錢?歐洲海外倉增值服務收費清單全公開
2025-10-20做跨境電商,尤其是亞馬遜賣家,對“換標”這兩個字應該不陌生。產品滯銷了、FNSKU貼錯了、品牌升級要換包裝、甚至因為合規問題被下架……這些時候,直接銷...
海外倉費用陷阱曝光!歐洲代發每單到底貴不貴?
2025-10-20最近不少做歐洲市場的賣家朋友都在問:用海外倉一件代發,看著報價挺低,怎么一算總賬反而更貴了?明明是為了提升時效、優化客戶體驗,結果利潤卻被各種隱形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