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歐洲跨境生意,有一筆賬,每個賣家都得精打細算——頭程怎么發?
不是所有貨都適合走海運,也不是所有急單都必須空運。發錯了,輕則多花幾萬運費,重則斷貨、差評、錯過旺季。
目前通往歐洲的三大主流頭程方式:空運、海運、鐵運,各有脾氣。選對了,降本增效;選錯了,成本飆升還耽誤事。
今天,我們就來掰開揉碎,講清楚這三種方式的真實成本、時效、適用場景,幫你找到適合自己的發貨策略。
核心特點:快,非常快。
從國內機場起飛,直飛歐洲主要樞紐(如阿姆斯特丹、法蘭克福、巴黎),清關后1-2天即可派送至海外倉。全程最快3-7天,是三大方式中唯一能“搶時效”的選擇。
適合誰?
新品上線,急需測款打標;
旺季補貨,FBA或海外倉庫存告急;
高單價、小體積產品,比如電子配件、美妝、珠寶;
平臺大促前最后一批補貨,時間不等人。
真實成本有多高?
空運按計費重收費,即“實際重量”和“體積重”取大者。
當前市場行情,歐洲空運專線價格普遍在 38-50元/kg,旺季可能突破60元/kg。
舉個例子:
發100kg、體積1.2方的貨物,體積重就是120kg(1.2×1000),計費重按120kg算,總運費約4560元(按38元/kg計)。
如果是敏感貨或帶電產品,價格更高。
一句話總結:
快得像閃電,貴得像奢侈品。只適合“不得不發”的緊急訂單。
核心特點:便宜,非常便宜。
海運是絕大多數中大賣家的首選。尤其是貨量大、體積重的家具、家電、戶外產品,一票貨動輒十幾方,空運根本發不起。
當前市場,歐洲海運專線價格大致在 8-15元/kg,拼箱按方或按重計費,整柜價格更低。
適合誰?
大宗補貨,計劃性強的常規庫存;
大件、重貨、低價值產品,比如帳篷、自行車、寵物籠;
非應季或長尾SKU,不急于上架;
預算有限,追求極致成本控制的中小賣家。
真實時效有多慢?
別被“15-25天”誤導。這是理想情況。
實際流程是:
國內集貨 → 裝柜/拼箱 → 起運港 → 海上航行(12-18天) → 目的港 → 清關 → 拆柜/提貨 → 派送至海外倉。
全程通常需要25-40天,甚至更久。
一旦遇到港口擁堵(如漢堡、鹿特丹)、海關查驗、天氣影響,延誤兩周是常態。
一句話總結:
性價比之王,但必須“提前規劃”。最適合“不差錢但差時間”的賣家。
核心特點:比海運快,比空運便宜。
中歐班列從國內主要城市(如義烏、西安、成都)出發,經阿拉山口或霍爾果斯出境,橫跨中亞、俄羅斯或白俄羅斯,直達德國、波蘭、匈牙利等地。
全程時效約15-22天,穩定性優于海運,價格約為空運的1/3。
當前鐵運價格大致在 10-18元/kg,適合中等貨量、對時效有一定要求的貨物。
適合誰?
介于“太急”和“太慢”之間的補貨需求;
中等貨值、非敏感類產品,比如小家電、服裝、家居用品;
計劃發往德國、波蘭、捷克等中歐線路覆蓋國家的賣家;
想避開海運擁堵,又嫌空運太貴的“性價比黨”。
但鐵運也有短板:
覆蓋有限:不到南歐(如意大利、西班牙)、北歐(如瑞典、芬蘭);
班次固定:每周1-3班,錯過就得等;
旺季緊張:黑五前兩個月,艙位搶手,價格上浮。
一句話總結:
不上不下,卻恰到好處。是“既要又要”的折中優選。
別再憑感覺發貨了。真正劃算的方案,必須結合以下三個維度來判斷:
高價值、小體積 → 優先空運
大件、重貨、低貨值 → 必選海運
中等貨值、中等體積 → 鐵運可重點考慮
緊急補貨(7天內需到倉)→ 空運
常規補貨(15-25天到倉)→ 鐵運
長期備貨(30天以上)→ 海運
利潤率高,能承受高運費 → 空運保時效
利潤率低,必須控成本 → 海運壓成本
預算中等,想平衡速度與價格 → 鐵運最穩
單一方式,總有局限。高手的做法是:組合發,不把所有貨押在一條線上。
比如:
首批測款:發100kg走空運,快速上架測市場;
爆款確認后:發10方貨走海運,降低成本;
中期補貨:發3-5方走鐵運,平衡時效與費用。
這種“空運+海運+鐵運”的組合拳,既能搶市場,又能控成本,還能防斷貨,是當前最主流的頭程策略。
免責聲明:個別內容和圖片來源于網絡,本網站轉載僅為分享和交流行業信息,著作權屬原創者所有,如有版權問題請聯系網站管理員刪除。
“環至美,專注美國大件尾程派送,自助叫車,智能比價,快速履約,全程跟蹤!”
上一篇:旺季爆倉怎么辦? 提前規避歐洲海外倉容量風險的3個方法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關資訊
空運vs海運vs鐵運,歐洲海外倉頭程怎么發最劃算?
2025-10-20做歐洲跨境生意,有一筆賬,每個賣家都得精打細算——頭程怎么發?不是所有貨都適合走海運,也不是所有急單都必須空運。發錯了,輕則多花幾萬運費,重則斷貨、差評...
旺季爆倉怎么辦? 提前規避歐洲海外倉容量風險的3個方法
2025-10-20每年一到Q4,跨境賣家的朋友圈總會出現類似的“悲鳴”:“貨到港了,海外倉說沒位置,不讓入庫!”“倉庫爆倉,訂單延遲3天發貨,差評來了……”“說好5天送達,結果客...
自建倉vs第三方倉,歐洲海外倉模式優劣全面對比
2025-10-20對跨境賣家而言,當業務從“小打小鬧”邁向穩定出貨,尤其是日均訂單突破500單的門檻時,一個繞不開的問題便浮出水面:要不要在歐洲建海外倉?如果要,是自建,還...
規模≠安全! 如何真正評估一家歐洲海外倉的實力?
2025-10-20最近有位賣家朋友,踩了個大坑。他選海外倉時只看一個標準:倉庫面積夠不夠大、在不在德國核心物流區、有沒有“全球Top級”宣傳語。沖著“大品牌、大規模...
從入庫到出庫,歐洲海外倉全流程收費結構拆解
2025-10-20做歐洲市場,海外倉幾乎是繞不開的一環。本地發貨、快速派送、支持退換,這些優勢背后,是整套復雜的物流服務體系。但很多賣家在真正使用時才發現:報價單看著...
換標貼標要加錢?歐洲海外倉增值服務收費清單全公開
2025-10-20做跨境電商,尤其是亞馬遜賣家,對“換標”這兩個字應該不陌生。產品滯銷了、FNSKU貼錯了、品牌升級要換包裝、甚至因為合規問題被下架……這些時候,直接銷...